微信二维码登录
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
已有账号,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
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
请绑定手机
广东潮州的东明村,素有“梅竹之乡”的美名。每当梅花绽放,村里的文艺表演与竹编研学活动也一并蓬勃开展,旅客络绎不绝,在2025年1月的梅花节,东明村就迎来了约16万人次游客——而在三年前,东明村还深陷“有资源无人问”的困境中,就像许许多多传统村落一样。
2022年,汇丰基金会与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联合启动“汇丰宜居乡村计划——潮州乡村振兴项目”(以下简称“项目”),在当地政府支持下,深耕东明村、李工坑村、溪西村三村,挖掘特色资源、培育本土人才、支持产业发展,以“陪伴式赋能”开启了破局之路。

三个村子的位置,截图自纪录片
短短三年,三个村庄已今非昔比。 纪录片《看见乡村新“潮”流》已于近日正式发布,完整记录了三个村庄在社区风貌、产业发展、人才回流等方面的点滴变化,期待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 “潮州样本”。

于汇丰公益基金会而言,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,这部纪录片是一份珍贵的阶段性回顾,更是持续深耕的起点。


在东明村,这里的四百年历史的非遗竹编技艺,因现代工业冲击濒临失传。
项目推动成立了饶平县思远农业专业合作社,负责人陈凤红与其他成员共赴四川学习文创设计,将竹编与美学结合,开发出灯笼、平安扣等创新工艺品。
她还计划拓展农耕体验、红色研学等内容,联动周边村落开发采茶、制茶研学路线,让“梅竹之乡”持续焕发文旅活力。


在李工坑村,这里的凤凰单丛茶是畲族人民珍视的瑰宝,但过去因加工粗放,难以实现价值提升,只能“守着金叶子,过着穷日子”。
项目支持当地成立制茶中心和茶农合作社,组织村民系统学习炒茶、揉捻等技艺。
同时,村内也加强探索“农户+合作社+公司”的合作模式,推广生态种植,改良制作工艺,拓展产品销路。通过一片茶叶讲好畲族故事,逐步打响了“畲乡”品牌。

在溪西村,项目聚焦电商能力孵化,推动年轻人返乡创业,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,形成“带货新农人”生态。
乡村依赖外部帮扶可以实现短期增长,但缺乏内生动力,难以长期发展。
基于此,汇丰基金会坚持“赋能不包办”的理念,尊重各村原有基础和发展节奏。
无论是东明村合作社运营研学活动,李工坑村设置村民公益金制度,还是溪西村探索本地电商路径,核心都在于推动当地村民逐步掌握发展所需的经营能力。
如今,三个村子发展得如火如荼,乡村产业与生态宜居相得益彰。
经过三年的积累,潮州项目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大,逐步辐射周边地区 —— 目前,项目已联合潮安区乡村振兴局、三饶镇政府、东山镇政府,为返乡人才和本地创业者搭建平台,鼓励他们立足家乡资源优势,发展特色产业,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双赢。
“村里人人平等,个个富裕,年轻人能回来,一起建设家乡,这就是我心中的美好村庄”,一位东明村村民眼里泛着光说道。这份朴素而真挚的愿望,正是村民们共同的心声,也是对“宜居乡村”最好的诠释。